发布日期:2025-08-07 14:19 点击次数:138
各省的高考成绩,陆续放榜了。
可谓是,几家欢乐几家愁。成绩好的孩子,欢呼雀跃;成绩一般的孩子,认真找门路;成绩差的孩子,也许都被父母嫌弃了。
父母们,还真的不要过早给孩子下定论,要从长远发展去看孩子的命运,家庭的变化。
孩子根据自己的成绩,会去不同层次的学校,然后去不同的地方、行业谋生。
再往后,孩子会选择定居的地方。这一切,都和高考息息相关。
当下,流行这样一句话:儿女有出息,去了国外,等于没有生;儿女去了大城市,等于生了半个;留在身边的,虽然没啥出息,但起码有个依靠。
把孩子的未来,分成三个层次,固然没错。但是言论却有偏差。
从父母的心眼里来说,任何一种孩子,都是来报恩的。
图片
01
孩子成绩优秀,未来远渡重洋,那是父母的骄傲,满足了父母的期待。
在古代,人生有两大骄傲:金榜题名时,洞房花烛夜。
骄傲过后,生活就是这样的:货与帝王家。
看古代的状元,基本上是给皇帝打工。并且他们也没有什么自由,就是父母的晚年,也只是给一点钱,管不了那么多。
比方说,明代的张居正,父母过世的时候,也没有好好守孝,而是被皇帝催着去上班。毕竟,大明的天下,离不开他。
看现在,很多有出息的孩子,几年都不会回家。
一部分孩子,还去国外发展,也在外国成婚立业。等孩子也做了父母,几乎不会回老家了。就是父母过世,可能都不会来安排落葬。
“上海嘉定”媒体平台上,说了一条消息:83岁的独居老人金老伯,忽然发病。儿子儿媳长期旅居国外。
此种情况下,只能联系社区工作人员来救治。社工小吴的帮助下,老伯有惊无险。
可以说,但凡子女在国外的家庭,老人一旦失去了老伴,孤独感,意外情况,都无法避免。
但这样的老人,他们就不幸福吗?答案是:未必。
子女无法陪伴,但是父母却一脸骄傲。因为子女满足了父母“大有作为”的期待。
从心理、人情上,子女是很孝顺的,每一步都顺了父母的意愿。
图片
02
孩子成绩一般,在大城市定居,逢年过节回老家和父母聚一聚,牵牵挂挂都是福气。
大部分的孩子应该是中等生吧。他们只能到普通的本科就读。
普通本科,没有太多的光环,也没有很多大发展的机会。只能够选择考编制,或者研究生。也可以去大厂打工。
多数孩子,会在省会城市,起码是地区级城市找工作,定居。
正如《人民日报》中的一段话:“高考,无非就是很多人同时做一份卷子,然后决定去哪一座城市。”
随着时间的推移,一个家庭就是这样的格局:子女在大城市,父母在老家。也许老家是山旮旯。
这样的模式,也让父母心灵很满足,还能够有团聚的福气。
和我同村的三叔,儿子考上了湖南某科技学校。
儿子毕业后,在长沙做调味品生意。经过五六年的打拼,买了房子,成家了。
三叔三婶在老家,隔三差五把土特产邮寄到长沙。
儿子也常常邮寄调味品过来。
三婶待客的时候,总是说:“尝一尝,这菜的味道,就用了儿子的调味品。”说得,一脸都有笑容。
最开心的是过年,儿子儿媳孙子都回来了。三叔三婶准备了一个多月,就为了一个除夕。
电影《摆渡人》里说:“能够坐在一起吃火锅的人都是同一个世界的人,其实吃什么无所谓,身边坐着谁才是最重要的。”
是的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当思念的人回来了,这心就落地了。
小聚几日,又分开,这聚聚散散之中,沉淀了太多的爱。
图片
03
孩子成绩糟糕,只能在小地方谋业,或者继承祖业,那就是后继有人。
说起成绩差的孩子,父母很头痛。
但是不要一棍子打死人,说孩子没有用,甚至各种言语打压。
你看那些普通大专生,一般可以找到打螺丝之类的工作,也能什么都不愁。
就是最差的孩子,去读了民办职校,也不担心吃饭的问题。
一部分孩子,读书很糟糕,还不愿意打工。这也不要担心,孩子走进社会,栽几个跟头,然后就成熟了。
为了生存,很多孩子硬着头皮,和父母一起劳作。经过一段时间,父母发现,孩子推陈出新,把祖辈的事业,变得红红火火。
你看看农村,还是有很多年轻人在努力创业。他们做直播,搞养殖,农家游等,有声有色。
诚然,老天给孩子关了一扇门,自然就会给孩子打开一扇窗。
对于一些在老家开店铺,做手艺的父母来说,孩子能够回来,也正合我意。
以后父母老了,孩子什么都管,那就是承欢膝下的福气了。
图片
04
高考是孩子的一次体验,也是孩子各奔东西的开始。
做父母的,接下来就根据孩子的成绩,人生路的选择,做好自己变老后的准备。
子曰:“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”
若要子女感恩,就要父母把子女当成恩人,少一些责怪,多一些鼓励。
一次考试,会改变家庭的很多方面,但每一种变化,都有幸福的影子。
请相信,每一个孩子的到来,成长,都会是一缕阳光。
任何情况下,请大家带着正能量看世界。
作者:布衣粗食。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